<wbr id="cue0a"><sup id="cue0a"></sup></wbr>
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 <xmp id="cue0a">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dd id="cue0a"><nav id="cue0a"></nav></dd>

    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    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花類中藥

    谷精草

  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www.iraqmoratorium.com
    • 發布時間:2021-04-22 13:51:06
  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    谷精草為常用中藥。始載于《開寶本草》。

    谷精草

    別名:戴星草、文星草、流星草、佛頂珠。

    來源:為谷精科植物谷精草的帶花莖的花序。均為野生,常生于水田或池塘旁。

    產地:主產于江蘇蘇州、宜興,浙江湖州、桐鄉、海寧等地。

    性狀鑒別:谷精草為帶花莖的頭花序?;ㄐ虺时鈭A形,直徑4~5毫米,下連一細長莛,莛長約15~18厘米。黃綠色,有光澤。無節,上有扭曲的縱形線棱。質柔,不易折斷。莛生一珠,灰白色,層層苞片排列較緊密,上附白色細粉。底部有鱗片狀淺黃色的花蒂呈盤狀,手捻即碎,可見多數黑色或灰綠色小粒(種子)。無臭,味淡,久嚼成團。

    以身干,珠大而緊,色灰白,花莛短,黃綠色,無雜質者益。

    功效與作用:谷精草水浸劑(1:6)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、鐵銹色小芽脆癬菌等無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1000%的水煎劑對綠膿桿菌作用,有效濃度1:320(試管法)。對肺炎球菌和大腸桿菌作用較弱。

    炮制:揀凈雜質,生用。

    性味:甘、平。

    歸經:入肝、胃經。

    功能:疏風清熱,明目退翳。

    主治:目翳、雀盲、頭痛、齒痛、喉痹。

    臨床應用:谷精草體輕性浮,能上行陽明胃和足厥陰肝經。凡目中諸病,用之甚良。明目退翳之功,似在菊花之上。

    用于風熱目疾,腫痛羞明,翳膜遮晴,常與菊花、決明子、夏枯草等配伍,或與龍膽草、赤芍藥配伍同用。

    使用注意:血虛病者慎用:忌鐵。

    用量:9~12g,或入丸散。外用:燒存必研末敷。

    處方舉例:1、谷精草散(《圣濟總錄》)治鬧風疼痛、谷精草(末)。銅綠(研)各3g?;?.5g。以上三味,調研勻,每用0.5g,吹入鼻內,或偏頭痛隨病左右吹鼻中。

    2、治小兒肝熱、手足掌心熱:谷精草60~90g,豬肝60g,加開水燉1小時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3、治鼻衄,終日不止,心神煩悶(《圣惠方》)、谷精草細粉、以熱面湯調服。

    注:谷精草同屬植物較多,各地用藥不一。河南地區用的谷精草為石竹科植物鵝不食草的干燥帶根全草,葉線形,黃綠色,莖細,長約10厘米,呈枯黃色,花小似谷子,膜質,生于莖枝上。由長方形細胞組成,花瓣連合,上端6裂,脈粒而明顯,葉肉組織中有多數草酸簇晶,莖上有多數刺狀毛茸。該品與正文不同,應注意鑒別。
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焦點熱文

    密蒙花

    密蒙花為常用中藥,始載《開寶本草》。別名:蒙花。來源:..[詳細]

    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