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wbr id="cue0a"><sup id="cue0a"></sup></wbr>
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 <xmp id="cue0a">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dd id="cue0a"><nav id="cue0a"></nav></dd>

    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    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樹皮類中藥

    白鮮皮

  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www.iraqmoratorium.com
    • 發布時間:2021-05-15 17:15:07
  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    白鮮皮為常用中藥?!渡褶r本草經》列為中品。

    白鮮皮

    別名:北鮮皮,八股牛(東北產地)。

    來源:為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去掉木心刮去表皮的干燥根皮。野生。

    產地:主產于遼寧、河北、山東等地;黑龍江、吉林、山西、河南、安徽、陜西、甘肅、內蒙古、湖北等省亦產。

    性狀鑒別:根皮呈卷筒或雙卷筒狀,長5~15厘米,直徑約1~2厘米,厚約2~5毫米。未去表皮的表面呈灰白色,并有多數細小的凸點及少數須根痕。去掉表皮的呈淡黃白色或類白色。內表面較平滑類白色,附有多數微小閃亮的結晶體,質略輕松,易折斷。斷面類白色,顯層紋。氣香,有羊膻氣,味微苦。

    以根筒粗狀,均勻無粗皮及木質骨心者為佳。

    主要成分:含白鮮鹼、白鮮腦內酯、固甾醇、粗皂甙等。

    功效與作用:祛風勝濕、清熱解毒?,F已證實其作用主要為:1、解熱,多用于皮膚病有關的發熱;2、抗真菌,對多種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。

    炮制:切片,生用。

    性味:苦寒。

    歸經:入脾、胃、膀胱、小腸經。

    功能:清熱燥濕、祛風解毒,殺蟲。

    主治:濕熱瘡毒,風疹疥癬,黃疸,濕熱痹痛。

    臨床應用:主要治療由“風熱濕毒”所致的皮膚病,如濕疹蕁麻疹等。

    1、治慢性濕疹、蕁麻疹,配防風、白蒺藜、烏梢蛇等加強祛風作用,方如雙白祛風湯。右可用白鮮皮配地膚子、蛇床子等煎水洗患處。

    2、治風濕痹痛,兩足屈伸不利,行走不便(風濕性關節炎等),配銀花藤、威靈仙等水煎服。

    用量:內服3~9g,外用適量。

    處方舉例:雙白祛風湯:白鮮皮9g、白蒺藜12g、烏梢蛇9g、生地12g、防風9g、當歸9g、甘草6g,水煎服。

    注:據《中藥鑒別手冊》第一冊白鮮皮項下記述,除蕓香科白鮮皮為大部分地區習用外,另有少數地區如湖北(西部)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(大理)以及新疆部分地區 以豆科植物錦雞兒以及白皮錦雞兒根皮作白鮮皮使用。此外河南省以蘿藦科植物鵝絨藤的根皮作白鮮皮使用,此兩咱京津不銷。
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焦點熱文

    白鮮皮

    白鮮皮為常用中藥?!渡褶r本草經》列為中品。別名:北鮮皮..[詳細]

    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