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wbr id="cue0a"><sup id="cue0a"></sup></wbr>
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 <xmp id="cue0a">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dd id="cue0a"><nav id="cue0a"></nav></dd>

    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    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房事養生

    夫妻互按摩 情濃又安康

  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www.iraqmoratorium.com
    • 發布時間:2023-07-24 09:43:51
  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    現代生活,人們常處于“慢性疲勞”和“機體第三狀態”。按摩可消除疲勞、恢復精力,防治許多慢性疾病,但限于經濟條件、時間等各種因素,大多數人無法“享受”這一服務。介紹夫妻相互按摩法,則可解決這一難題。

    下面介紹常用保健按摩八式:

    清利頭目

    方法:受者坐椅上,施者站立,一手扶受者頭后部,另一手拇指與食指指尖按壓其睛明穴半分鐘。再從前方用雙手四指固定于其頭部兩側,用拇指從眉心分別向左右外側抹按前額及眉棱骨5~10次。用拇指略用力揉按太陽穴。范圍可大一些,約1分鐘。一手扶住前額,另一手拇指與食指揉按兩側風池穴。力量先輕后重,1分鐘。

    作用:明目醒腦、清除因腦力勞動所致的視力疲勞、頭暈腦脹、精神不振。防治頭痛、失眠、記憶力衰退等。

    松解頸肩

    方法:接上式。兩手交替捏拿后頸部肌肉,上下反復15~20遍。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兩側肩井穴(頸后大椎骨與肩峰骨連線中點)半分鐘。繼之兩手拇指在后,四指在前,分別揉按捻提兩側肩部肌肉,2分鐘。再用拇指分別按壓兩側天宗穴半分鐘,后揉按該穴周圍半分鐘,兩掌側立,用掌緣上下交替擊打兩側肩部數十下,最后一臂屈肘,勾住其下頜,一手托扶后腦,將頭輕輕向上牽引3~5次。

    作用:緩解頸、肩部緊張與痙攣,消除長時間伏案工作造成的頸肩部僵硬酸痛感。對頸椎病、肩關節病、頭部不適有效。

    通達上肢

    方法:接上式。受者將手臂橫搭在椅背,或施者一腳踩椅面而將手臂搭在抬平的大腿上。首先捏拿上肢肌肉,上臂捏拿前后側肌肉、下臂捏拿左右側肌肉,由上而下10遍。令受者手臂自然下垂,施者一手握住其拇食二指,一手握住其余三指,提拉其至比肩略低水平,手背向上,上下輕抖3~5次。再用一手握住其手腕,保持臂與肩平、手背向上,用另一手逐個向手背方向邊掰邊捋其手指。最后兩手掌相對,由上至下搓動整個手臂。用同樣手法再按摩另一手臂。

    作用:疏通上肢血脈,松解肌肉緊張。

    溫運脾胃

    方法:受者仰臥,松開腰帶,裸露腹部。施者搓熱兩手,用一手大魚際或掌根揉按上腹部1分鐘。用手掌由上腹向下腹平推15~20次。用掌指揉按丹田穴周圍1分鐘,再以丹田為中心,用手掌按順時針方向成圓形按摩小腹,由小至大,再由大至小,共50圈以上。

    作用:促進胃腸蠕動,調節消化功能,適用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腹瀉及受寒胃痛。

    調和五臟

    方法:受者俯臥床上,裸露背部,施者用雙手拇指沿脊柱兩側由上向下至腰部按摩5遍,此時,受者會感到某區域有明顯酸痛感,常表示相應臟腑功能欠佳或存在某種程度的病變。如五臟病的反應點在第五胸椎下旁開5厘米處,肝病反應點在第九胸椎下旁開5厘米處(右側比左側明顯)。發現敏感點后應著重揉按。然后用手掌沿脊柱兩側由上向下平推10~20次。

    作用:調節五臟功能,補虛瀉實。消除勞累而致的腰背酸痛。如出現強烈的敏感點或長期不消失,尚有助于發現診斷疾病。

    暖腎強腰

    方法:接上式,裸露腰骶部。在各腰椎下旁開5厘米處及第1、2骶椎旁開5厘米處用拇指或中指節略用力按壓,各穴半分鐘。再用手掌快速平搓腰骶部,使局部產生熱感,若能使熱感向前透入小腹更佳。用手背在腰部滾壓5分鐘。

    作用:補腎強腰,防治腎虛腰痛、風寒腰痛、勞損腰痛等。對功能性生殖、泌尿系統疾病均有效。

    通達下肢

    方法:接上式,用掌根揉按臀部及大腿后側肌肉,由上至下5遍。用拇指或肘尖頂壓環跳穴、承扶穴,每穴按壓3~5次,每次10~20秒。用力宜重,使有酸、麻、脹感向下肢放射。再捏拿小腿后面肌肉,由上至下5遍。上述動作兩腿均完成后,令受者改為仰臥,捏拿大腿前部肌肉5~10遍。繼用五指尖扣住膝蓋骨,輕輕轉動左右各10圈。用拇指揉按下肢脛骨外側肌肉,由上至下5遍。

    作用:疏通下肢血脈,放松下肢肌肉,消除疲勞和酸痛不適。

    轉踝舒足

    方法:接上式,施者立或坐于受腳下方。用雙手拇指食指分別揉捻跟腱,手法先輕后重,使產生脹痛感,1分鐘。再一手握住腳腕,一手握住腳板。轉動踝關節用腳尖劃圓,向左向右各10圈。然后兩手分別握住腳板兩側,前后輕輕錯動腳板,每腳5~10次。最后,一手握住腳板,一手拇、食、中三指逐個夾住腳趾,邊抻拉,邊輕輕左右旋轉。

    作用:放松肌肉,促進血液循環,對因行走過多、扁平足引起的足部疲勞酸痛十分有效。對失眠也有一定作用。

    注意為女方按摩時,手法應輕柔;遇有懷孕、經期時,禁做腰、腹部手法。女方一般體力弱,為男方按摩時,可直接用拳尖、肘尖等部位按壓穴位。手法部位一般不著衣物,可用舊棉布作“治療巾”。

    夫妻相互保健按摩若長期堅持,可推遲衰老,健康長壽,有益心理健康。按摩時夫妻相互交談,或聊聊趣聞軼事,讓輕松與快樂的心境傳染對方,可謂其樂融融。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