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wbr id="cue0a"><sup id="cue0a"></sup></wbr>
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 <xmp id="cue0a">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cue0a"></menu>
  • <nav id="cue0a"><strong id="cue0a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dd id="cue0a"><nav id="cue0a"></nav></dd>

    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    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夏季養生

    夏食紫蘇增食欲

  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www.iraqmoratorium.com
    • 發布時間:2023-07-29 09:19:42
  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    紫蘇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木植物,有特異芳香,所以又稱香蘇。藥用其嫩枝葉(蘇葉)、莖(蘇梗)、果實(蘇子)等,一草上下都是藥。在古代還常把蘇葉當茶制成飲料,長期服用,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。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官院定為“湯飲第一”。

    紫蘇葉稱蘇葉,性溫味辛氣清香,歸肺、脾、胃經,具有解表散寒、行氣和中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臨床上常用于感冒、急性胃腸炎等。此外,紫蘇在增強胃腸蠕動、增強食欲方面的功效也非常明顯。夏季,暑濕侵邪、肢體重困、食欲缺乏,如果能常食本品,可解表散寒,起強身健體之效;紫蘇莖桿稱蘇梗,有順氣、安胎、發散風寒和化痰等功效,主治胸悶氣脹、妊娠嘔吐、胎動不安和外感等癥;紫蘇種子又稱蘇子,有鎮咳、祛痰功能,主治咳嗽、痰多、胸悶、氣喘以及冠心病、高血脂等癥;紫蘇全株有散寒解表、理氣寬中功效,主治風寒感冒、頭痛、咳嗽、胸腹脹滿等癥。

    紫蘇作菜,一般用嫩葉涼拌或作羹、湯,或掛糊炸食。將紫蘇葉、嫩梗洗凈,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,再佐以其他調輔料,吃起來別有風味。紫蘇葉、紫蘇子還可用來煮粥、做湯圓,或做紫蘇飲。如將紫蘇子50克溫火炒至微香,煎汁與米共煮為蘇子粥;用粳米100克煮粥,粥成后放人紫蘇葉15克再稍煮,加入糖攪勻即成蘇葉粥;將紫蘇葉洗凈瀝水,用開水沖泡,放入白糖即為清涼紫蘇飲,具有健胃解暑功效。

    驗方精選如下

    治尋常疣:鮮紫蘇葉適量。將疣體消毒挑破,用凈鮮蘇葉與食鹽一起揉擦疣體15分鐘后包扎。每天1次,一般3~6天可愈。

    治下肢水腫:紫蘇梗25克,老姜皮15克,冬瓜皮30克,大蒜10克。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劑,連服3~5天。

    治風寒感冒:紫蘇葉10克,生姜5克。水煎服。

    治進食魚蟹中毒: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取紫蘇葉30克,生姜9克,大蒜頭10克。水煎服。

    治陰囊濕疹:紫蘇葉適量研細粉。先用苦參、蛇床子、蔥頭各30克,水煎洗患處,再將紫蘇葉細粉撒于患處。

    治咳嗽痰喘:蘇子10克,蘿卜子9克(炒去皮),陳皮6克。水煎服。

    治漆瘡:紫蘇葉適量,煎湯洗患處。

    治妊娠嘔吐:紫蘇梗9克,竹茹、陳皮各6克,制半夏5克,生姜3片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更多古今名醫

    隋唐名醫--王燾

    王燾,約生于唐總章三年(670),卒于天寶十四年(755),(今陜西..[詳細]

    健康養生